用好“浦江经验”,面对面是前提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数据跑路的多了,群众跑腿的少了,很多事项都可以“网上办”“掌上办”。正因为如此,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了坐办公室、吹空调、对电脑、作指示,久而久之,身上少了民本气,脚上少了泥土香,一旦面对群众,内心慌乱、不知如何应对,甚至心生厌恶、高高在上。实际上,提高服务效率与直面矛盾问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的车之两轮、鸟之双翼。浦江经验中,省委书记亲临一线听民意、解民难,既是一种示范,也是一种情怀,更是一种担当。在新征程上践行“浦江经验”,必须坚持坐访与下访相呼应,迎难而上、挺身而出,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,敢钻“矛盾窝”,敢办“棘手事”,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好作风一直在身边。
用好“浦江经验”,心贴心是关键。2019年,我曾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,联系矛盾问题非常多的枫林村。其中十一组的宅基地纠纷尤为突出,由于两家积怨很深,镇村两级多次调解无果,户主三番五次上路阻工。临近年末,我路过该组,心里仍然惦记这事,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来到这一户家中,有了前几次的沟通,他们一家态度很好,对政府也充满着信任期盼,只不过心中有气、不愿和谈,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设身处地交流,终于找到了“关键变量”,顺势得出解决办法,赶在年前了结这一矛盾问题。在新征程上践行“浦江经验”,必须坚持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,而不能简单地把上访群众划为“无理取闹”、一棍子打死,只有走进他的心里,他才会在内心深处接受你,你的建议他才会认真考虑,彼此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,最终实现事心双解。
用好“浦江经验”,实打实是保障。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,这杆秤称得出好坏,称得出公私,也称得出轻重。对于领导的接访来访,群众都抱以极大的希望。如果来时轰轰烈烈,走后冷冷清清,不仅会损害党委政府的公信力,更会刺激上访群众的“敏感神经”。当然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不能简单把信访事项清零特别是满意度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,避免上访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失去信任,形成“大闹大解决、小闹小解决、不闹不解决”的错误认识。在新征程上践行“浦江经验”,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贯通、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结合,真正按照“三到位一处理”的原则,现场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和民生难题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认同感。
基层治理是一个时代课题,信访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。只有上下齐心、人人负责,治理难题才能个个破解,群众利益才能时时维护,执政根基才能处处巩固,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、蒸蒸日上。
(来源:清廉岳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