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
整体信访形势。信访工作遇到的困惑和问题。
1、社会、政治、经济发展带来新矛盾,信访工作不会做。
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,信访需求难把握。利益分配制度有缺陷,信访工作难度大。信访制度不健全,信访问题被轻视。
2、工作平台、手段、条件出现新情况,信访工作不好做。
基层政权权责“非对称化”,有了想法没办法。惠民政策对接“无缝化”,干群隔阂难消化。乡镇干部生活“城市化”,群众有事冒办法。
3、干部思想、能力、情绪面临新问题,信访工作不愿做。
浮躁心态蔓延化,无心做。埋怨群众情绪化,懒于做。埋怨用人有偏差,疏于做。能力水平虚脱化,不善做。
4、群众思想、心理、维权手段出现新变化,信访工作不敢做。
二、接待群众来访的一般性要求
1、接谈“六字要诀”。即“听、问、记、看、断、答”,通过这六个字可以基本摸清信访意图及事情原委,并作出初步结论。
“听”就是要求接访人员耐心倾听上访人陈述。
“问”就是询问没有听清楚或重要的地方。
“记”就是要认真详细记录信访人反映的情况。
“看”就是指看信访人及信访人的材料。
“断”就是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。
“答”就是针对信访人提出的诉求作出准确回答。
2、接谈“十忌”。主要指接待上访群众时要注意态度、情绪、语气和方法。
一忌盛气凌人。二忌冷酷无情。三忌冷嘲热讽。四忌情绪急躁。五忌言行失礼。六忌回避矛盾。七忌敷衍塞责。八忌无谓迎合。九忌千篇一律。十忌言而无信。
三、处理集体上访的基本方法
(一)把握集体上访的主要特点。⑴目的的同一性。⑵行为的组织性。⑶组织的松散性。⑷活动的先兆性。⑸时间的短暂性。⑹处理的复杂性。
(二)处理集体上访的基本原则
一是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和谁主管、谁负责;二是党政领导主导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;三是疏导为主,强制为辅;(“三宜三不宜”:宜散不宜聚、宜顺不宜激、宜解不宜结。“三个慎用”:慎用警力、慎用武器警械、慎用强制措施)。四是依法、果断、快速、稳妥;五是重在“事要解决”。
(三)处置集体访的三个基本环节
第一个环节:事前抓化解。主要抓信息掌握、预案完善、中途劝阻。
1、强化情报信息。 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;提高研判预测水平;严格信息报送制度。
2、完善处置预案。
3、注重超前劝阻。源头劝阻;设站劝阻;跟随劝阻;外围劝阻。
第二个环节:事中抓处置。现场指挥、局面控制、组织接谈等三个方面。
1、加强现场指挥。统一指挥,明确职责。制定方案,充分准备。 果断决策,形成合力。
2、控制上访局面。
(1)从控制局面的对象看,主要有四个重点:一是牵头人物。二是现场秩序。三是现场气氛。四是舆论宣传。
(2)从控制局面的方法看,有六个方面:一是领导出面。二是疏导为先。三是抓牢代表。其目的有二:一方面便于了解情况;另一方面便于维持秩序。四是避免冲突。五是以冷对热。六是适时警告。
3、认真开展接谈。态度温和,语气平和。耐心倾听,以心交心。引导话题,控制议题。讲法律政策,讲人文关怀。
几个细节:(1)接谈地点要选准。(2)接谈人员要请准。(3)反映诉求要摸清。(4)处理态度要分明。(5)答复合法又合情。(6)答复效果要想清。
第三个环节:事后抓处理。1、问题处理要到位。2、思想教育要到位。3、依法追责要到位。包括干部和群众两个层面。
四、上访老户的基本处理技巧(探讨)
1、耐心倾听平情绪。2、动之以情好言劝。3、晓之以理多疏导。4、政策法制齐教育。5、扶贫帮困解急难。6、公开听证外施压。7、亲友出面内攻心。8、及时出手平事态。9、固定证据依法办。10、多措并举稳控人。